人与人相处,就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在他担任魏军统帅时,与士兵同甘共苦。
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全军上下无不感动。
然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哭了。
有人奇怪地问:“你儿子不过是小小的兵卒,将军亲自为他吸脓疮,你为什么倒哭呢?你儿子能得到将军的厚爱,这是你家的福分哪!”
这位母亲哭诉道:“这哪里是在爱我的儿子啊,分明是让我儿子为他卖命。想当初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血,结果打仗时,他父亲格外卖力,冲锋在前,终于战死沙场;现在他又这样对待我的儿子,看来这孩子也活不长了!”
这位母亲可谓一语中的。
吴起何以赢得士兵的忠诚?凭借他的诚心诚意。身为统帅,他与士兵同甘共苦不说,为了让士兵不致因伤口化脓发炎而亡,他竟然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这不能不令人感叹。
中国有个成语,叫“难能可贵”。因为难,所以可贵。如果非同一般的难,就会让人觉得非同一般的可贵。脓血脏而有毒,一般人避之而不及,又怎么会用嘴去吸吮呢?恐怕即便受伤者是自己的家人,也很难下此决心。
而吴起,他身为将军,为了让士兵的生命不受到威胁,为了让他们快点好起来,却亲自为之,这更衬托出他对士兵的情之切、爱之深。
我们也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这滴水尤其难得,人们会觉得它尤其可贵,会尤为珍惜,自然回报的会尤其多。
就拿这个士兵及他的父亲来说,统帅用嘴为自己吸吮脓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这样的大恩大德谁能忘记?又何以回报呢?作为战士,不就是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吗?将军情深意重,士兵又岂能贪生伯死?于是,便上演了将军不怕脏不怕毒,为士兵吸吮脓血;士兵不怕苦,不怕累,为胜利出生入死。
其实,这样的互动不仅存在于生死攸关的战场,也存在于风平浪静的日常生活中。
人心都是肉长的。人与人之间,凡事都是互相的,你对别人投之以桃,别人自然会对你报之以李;你对别人怒目相向,别人自然会给你还以颜色。
在我们的周围,常常有这样的状况:有的人朋友多如牛毛,家里客人总是不断,在旁人眼里,看着都觉得累。他却不嫌麻烦,总是尽力而为。不过,一旦他有什么事,言语一声甚至不用言语,就有不少朋友主动上门帮忙。
这似乎应验了《圣经》上的那句话:“你愿意他人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待人。”
作为上级,如果你想获得下属的忠心,你就应该首先表示你的诚心。你真诚,下属才会忠诚;你关心员工,员工才会关心你、关心企业;你厚待员工,员工才会更努力地付出。
同样,反过来,作为下属,你要想获得领导的厚待,你必须勤勤恳恳地工作。你业绩突出,领导才会承认你、欣赏你;你创造的价值大,领导给你的薪水才会高。
人和人之间适当地保持距离,为彼此的心灵留下一点空间,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法则。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女士结婚不久就离婚了,离婚的原因听起来却像天方夜谭。用她丈夫的话说:“你对我们太好了,我们都觉得受不了。”原来这位女士非常喜欢关心照顾别人(母性自我强的人都有这种特点),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所有的家务,包括买菜、做饭、洗衣服、擦地板等等,都由她一个人包办,别人决不能插手,弄得丈夫、公公、婆婆觉得像住在别人家里一样。好事几乎都被她做尽了。久而久之,全家人对其忍无可忍,终于提出要让她离开这个家庭。因为他们都感到心理不平衡。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坐享其成不好么?其实,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付出都是他们的需要。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
一提到人际交往,卡耐基几乎成了一个“成功人际交往”的代名词。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则——这一原则是建立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内容)的基础上,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
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古语云:“交友强于己”,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何止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开头的那个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在父母和子女之也常有这样的情况,很多父母抱怨自己为孩子付出很多,结果孩子却不领情,其实是孩子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所致。
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令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中国人讲究回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如何做以及其中包含的心理学的道理未必都知道。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在乡下,乡亲们对于给过他们帮助的人总是好酒好肉的招待,好酒好肉是他们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只有拿最好的东西才能回报别人的帮助。也只有这样,在下一次有求于人时他们才会觉得自己不欠别人的,才不会心有愧疚。假如别人不接受他们的招待,那么乡亲们也许再也不会求助于他。这是淳朴的本心,但也的确是正确的交往之道。所以,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人情的利用要讲究原则和分寸,耗用无度只会适得其反。
肖先生很上进,毕业参加工作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经过努力,他考入了一家大学攻读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兴奋不已的周先生在拿到上课通知时,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了,因为学校方面安排的课程居然是需要占用半个工作日的,而肖先生所在的台资公司从来都没有让员工每周半天外出读书的先例。公司同事听说肖先生读书这回事后,都力劝他放弃这个想法。因为公司原先有位职员由于同样的情况,竟然被公司方面无理由地炒掉。炒人的通知上居然还如此声称:因为我们是公司,不是学校。
肖先生忽然想起去年曾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与公司的副总偶然相遇,很愉快地聊了一会。记得副总当时说了一句,“以后什么事需要帮忙的,尽管找我”,并给他留了私人电话。肖先生决定试一试,晚上他鼓起勇气给副总打了个电话,委婉地说了他的处境,请他帮忙拿主意。最终决定的结果令肖先生十分开心,公司破例批准了他的要求。这就是人情的力量,谁能说它的威力不够大呢?
来源:《心计大智慧 职场大学问》作者:李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