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年轻人不同,职位越高、年龄越大的人往往认同人脉是一种资源的互换行为,最有效的人脉大多是处于同一圈层的人。
某大型企业的销售总监王先生认为,人际关系肯定是双向的,你对我来说,是有价值的人;我对你来说,也是具有价值的人,如此才能产生交往的基础。“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很多人认识的时候聊的很投机,但慢慢的就失去了联系。我感觉根本原因一是彼此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做基础,二是双方价值不对等。去年的大学同学聚会,有的同学已经年薪百万了,虽然有学生时代的感情垫底,但沟通起来,很多同学都感觉与对方有距离感,我觉得这就是价值不对等造成的。”
在文化公司供职的孙先生则认为,人脉的定义一定要广泛,在交往的时候也尽量不要抱有目的性。“人脉的建立肯定是在无形中的,如果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有求而来,自然不会把你当朋友。另外,我们对人脉的认知不一定要局限在能办事上,如果对方能为你提供有用的信息,这也是不可小觑的价值。”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和谁同行。这句话还有另一种朴素的说法,据说来自于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你要想知道你今天究竟值多少钱,你就找出身边最要好的3个朋友,他们收入的平均值,就是你应该获得的收入。”很明显,这就是圈层的力量。
私企老板赵先生认为,最有效的人脉肯定是同一圈层的朋友。“收入、家庭处于相似状态的人才有可能成为长期的朋友。因为彼此情况相似,大家就更有共同语言,聊得来,自然有感情,有了感情后,人才会愿意在朋友有难的时候,无偿的伸手拉你一把。”职业经理人曲先生说:“什么是有效人脉?有效人脉是那些真正能够解你燃眉之急、能够雪中送炭、能够助你一臂之力的人。而这种帮助不分精神和物质,那个借你钱帮你度过难关的人是你的人脉,而另一个在你失意时肯花时间陪你的人也是人脉。”曲先生认为,建立有效人脉的前提是彼此成为朋友。“朋友间有感情,若只是找人办事,那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功利性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