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在研修佛法,我期望有一天可以把最究竟的佛法应用到营销实战中来。 让我有机会采用引销学来弘扬佛法,帮助更多的人们。 最终实现改变急功近利的商业文化目标,成就由佛商统领商界的和谐社会.
因为文化素质不高的原因,我基本上对佛经都心生畏惧。 在王紫杰老师,孙誉诚,林子杰、李杰和朱庆波等人的影响下,我逐渐对佛学感兴趣了。 因为看不懂古文佛经,我就开始寻找降低学习成本的方式。 《六祖坛经》因为是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中国人写的佛经。 就成为我学习佛学的首选。 因为看不懂古文,我就寻找高僧大德的讲解视频。 在网上找到了台湾高僧慧律法师的讲解《六祖坛经》的视频。 经过2个多月的听课,我逐渐把引销学的理论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和更落地的程度。 感恩每一个帮助我成长的人们,是你们的指引和分享才让我有这个机缘。 精通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不能应用的知识都是负累。 目前因为语言习惯的因素,障碍了佛法的传播。 现代人,懂古文的越来越少,特别是我们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 所以,我一直有个观念。 用当下人们可以一听就懂的语言习惯解读佛法。 让佛法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产生作用才是最究竟的弘扬佛法。 这才是佛陀弘扬的方便之门。 了解佛法的人们都知道,当年释迦牟尼佛就是发现世人皆苦,发愿要找到让众生离苦得乐的法门才放弃荣华富贵去探求真理的。 也就是说,一切佛法都是可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 所以,任何能够让人离苦得乐的法门就是佛法。 任何不能够让人们获得快乐的法门就是外道。 既然快乐就是真佛法,研究如何获得快乐的一切法门就是佛法。 知道“快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获得“快乐”才是真正的王道。 要想获得,就必须先要搞懂什么是“快乐” 从佛学的相和理来分析。 快乐有相和理的差异。 相上看,快乐只是一种快感,不长久,易逝去。 理上看,快乐可以穿越时间空间,脱离环境影响。 理上的乐才是真快乐,相上的乐是假快乐。 真快乐是过程中当下每时每刻都是乐的。 假快乐是以目标实现才会获得,这是快感,不是快乐。 真快乐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是事实,从心生发,没有程度。 假快乐是受周围环境影响,是感觉,由思而发,有程度。 真快乐可以感染、影响、作用于周围环境。 假快乐受别人的影响和感染,以别人的感觉为衡量标准,只能自慰,难于感染和影响别人。 世人都追求快乐,但是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引销学以佛法为原则,把“真乐”作为一切人事物的唯一衡量标准。 现实中如何理解这个原则的实际应用呢? 就是用“快乐”来衡量事情,如果过程不快乐,证明事情有问题,问题的主要原因都是“我”的问题。从“我”身上找产生问题的原因。 如果过程没有“乐”的感觉,只是目标才是你想要的,说明你的具体方法有问题,需要改善,甚至改变。一直找到快乐的为止。 让“快乐”成为你的衡量标准吧,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的法门。